2016年3月2日 星期三

說走就走!父子徒步環島51天 成長是一種淺移默化



作者:魯文學、蕭麗吉、魯適維
出版社:木馬文化
出版日期:2008/06/05

雖然,現在環島並且分享經歷的人非常之多,機車、單車,甚至還有看到慢跑環島的。每每看到,雖說大致千篇一律,但其實還是頗熱血。每個人出發動機不同,感想心得也有差異。而這本書其實頗有點年代,大約是2008年出的,而紀錄的是2007年的事情。紀錄一對父子徒步環島的歷程。
想想其實也沒什麼,畢竟,台灣就這樣一圈,慢慢走其實也是會走完的。

這本書簡單的說就是紀錄一對父子的環島行程,他們選擇徒步方式探索台灣,並以日記紀錄每天的經歷與想法。有時候走的認真,有時不得不走,有時偷懶搭車。書中有些紀錄見聞很有趣,有平順也有驚險,圖片與文字搭配還挺有意思。
關於環島的紀錄,其實Mobile 01很多,這本書之所以引起我興趣,實則是因為這場徒步環島的冒險,是由十二歲,國小剛畢業的孩子維維發動的。

這孩子當年十二歲,國小畢業。當爸爸提起他想離職換工作時,孩子的直接反應就是「那我們可以去環島了....」,而當父親提議了開車、騎單車都被否決後,孩子表示自己想要用走的...。
為了知道兒子是否真心,魯爸爸詢問了三四次,並且還與兒子帶著裝備,沿著東北角走一天...看看孩子是否會因此打消念頭。

但是・並・沒・有。(而我想,這位爸爸當時大概心中想著...完蛋了)於是,這對父子就這麼上路了。

書的開頭,便是爸爸直接闡述當天早上起來的心情,說的離職後想好好休息一下,看到豔陽天想再多休息一會,卻被兒子催促著該要趕快出發了...而且,當他們先抵達預計的起點與終點,爸爸說了本日規劃打算先坐船到八里逆時針走時,卻被孩子打槍,表示想往順時針前進。於是,爸爸也就這麼地把計畫扭轉過來,說走就走。

書到此處,不過算是個引言,他們甚至還沒真的踏上路。卻讓我想起身邊有不少朋友已為人父母,偶爾在FB上看到他們發表對孩子的諸多“奉獻”時,不免讓我好奇他們最後會培育出怎樣的孩子?他們是否能夠體諒、尊重?是否能夠節制想到其他人?是否能勇敢地為自己的夢想努力?是否能夠面對世界的挑戰與打擊?不過這是人家孩子,我沒很在意就是了。
而這本書從開頭到最後,不斷地提出一個思考的角度是:「當孩子提出一個感覺會累到自己的事情時,大人是會認真考慮然後付諸實行?陪著孩子完成?甚或就是直接打槍到最後?」
而無關父母職責,這樣的事情在我們身邊反覆發生。是否,我們總會以過來人的經驗看著那些比我們年幼的人覺得他們的想法觀點不值一提,「反正年紀比我小就是屁孩,屁孩說什麼都是屁?」然後就直接略過他們其實很有意思的想法,接著慢慢成為我們以前覺得「幹你懂屁」的那種大人?
而即便成為大人後,是不是我們也遇過很多(甚至可能自己就是),會以自己的想法先否定別人的計畫,卻以為是為了對方好的那種人?


書裡面,這對父子沒有太傳統的尊卑相對。雖然父親依舊有著身為父親的憂慮以及對孩子的諸多照顧。但大多時候,他們許多決定多是在討論與詢問中完成。
孩子想要夜行試看看,那就走吧!
父親聽說可以走古道抄近路,那就走吧。
最初幾天,兩人走累了,有好心機車騎士經過,提議分別載兩人一程到休息點,但因為孩子有些害怕與父親分開而拒絕。父親並未強迫孩子要接受好意,以換取輕鬆的行程。
諸如此類的生活細節不少,隨著行走天數越多,父親的改變沒看到多少,但孩子的心境,想法上的改變卻頗大...最初怕黑,到後來可以夜行。本來覺得自家浴室很差,在經歷學校走廊或是奇怪地方洗澡後,覺得珍惜。不敢吃的東西終究是不敢吃,但學會不挑食。
於是他可以在深夜休息的加油站階梯上打盹,可以在學校走廊就寢,可以獨自在車站椅子上休息呼呼大睡,不在意父親要趁他睡覺時離去辦事情。從最初有著十二歲小男孩的依賴,到後來懂得節制,體諒...而隨著接觸往來的人多,也學習到待人處世的態度。


孩子的成長不是靠著大人的言教,而是許多從生活所學習的潛移默化,只是,我們是否都忘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