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日 星期五

用九柑仔店 近期最溫暖的漫畫



書名:用九柑仔店
作者:阮光民
出版社:遠流出版
出版日期:2016年九月一日(初版)

在看了阮光民的東華春理髮廳後,驚艷之餘立刻添購他的新作用九柑仔店。
收到書後,當然立刻完食。

劇情說的是在台北工作的俊龍,在經營雜貨店的外公倒下後,回到故鄉。

原本自我疏離,而可能默默下定決心不再回鄉的他,
在經歷一些事情,看到一些互動後,決定接下雜貨店。
不過這本書不是商店經營指南,關於實際營運面並沒有著墨太多(調bar仔台算是小撇步嗎?),琢磨更多的是隨著雜貨店經營,隨著生活,他體會到更多關於人與人之間的溫情。當初離開的理由,重新和解,而他也發現,那些他刻意疏離的人,事,地一直都在,從來沒有改變。

相較於六年前的東華春理髮廳,用九柑仔店的故事與畫工都更加洗鍊!帶些人物速寫的畫風依舊,但這次線條與淡墨運用得恰到好處,至少對我來說是非常充足的了。
每篇的開門頁,都有一段話。每段話都頗耐人尋味。

而要說的還是故事,溫暖、和諧。若以電影來說,這大概會是易智言在藍色大門時期的那種以淡淡的態度,詮釋濃到化不開的感情。不需要壞人,也不需要拳腳對立,無需撲簌迷離的愛情難題,或是刻意的溫馨。很單純的,建立起了一點都不功利,現在看來很傳統的人際關係,並透過各個角色自然而然的互動,激盪出暖意。

恰到好處的步調,適度的趣味,讓這本該可能很文青的青年返鄉議題,成為詼諧而深刻的故事。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問題,都有每個人的苦惱。
但有時候,人與人之間那種微妙互動,手掌摩擦出的溫暖,彷彿能夠支撐著人度過苦難。

看著看著,想起了小時候家附近有兩間雜貨店,
印象中,其中一間老闆臉有點臭,但我還挺常去的。那時候拿了零用錢就會跑去買黏土玩。
另一間,跟賣滷味的同名,叫老天祿,副店名劫餘小店,非常有抗戰風味。看這名字也就知道這店的來龍去脈了。記憶中,玻璃櫃中放著簡單的用品,而櫃上的透明玻璃罐中則有著各種現在家長看到會嚇死的孩童零食,蜜餞。然後店外擺放著報紙、雜誌之類...狹長的店面根本不能叫店,但卻經營了非常久。這幾年才收起來換成賣飯糰的(飯糰還不錯)。


我不確定雜貨店對於我這樣的都市小孩來說,到底算是怎樣的存在。
是否會有如書中那種,自然而然演變成居民們交流,彼此扶持的中心?
但,這樣的雜貨店,真的是很酷的地方。



而注意到了在封面標示了”1”,想來應該是有要出第二集的規劃,已經開始期待了。

1 則留言:

  1. 感謝你的支持呀~
    很恐怖,真的被你猜到會有第二集~

    回覆刪除